北京冬奧會頒獎儀式首次亮相 溫暖細節盡顯滿滿儀式感
2月6日,冠軍中國隊選手(中)、亞軍意大利隊選手(左)與季軍匈牙利隊選手在獎牌頒發儀式上。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攝
2月6日,中國隊選手范可欣、任子威、曲春雨、武大靖、張雨婷(從左至右)在獎牌頒發儀式上。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攝
2月6日晚,北京冬奧會頒獎儀式首次亮相,北京賽區、張家口賽區頒獎廣場通過連線方式舉行。
在北京賽區頒獎廣場,中國短道速滑運動員范可新、曲春雨、武大靖、任子威、張雨婷站上了最高領獎臺。獲獎運動員通過“無接觸”的方式從頒獎嘉賓所持托盤中拿起獎牌和絨線編結而成的頒獎花束。
升國旗、奏國歌。在冬夜的寒風里,在奧運之火的見證下,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與“鳥巢”映射出的紅光交相輝映。現場一片歡騰。
在頒獎儀式尾聲,中國隊員們與獲得銀牌、銅牌的意大利隊和匈牙利隊在禮儀人員的指引下,繞舞臺一周,最后共同來到舞臺前沿,向臺下熱情激動的觀眾們揮手致意。
頒獎廣場是冬奧會區別于夏奧會的重要文化特征。因為冬奧會賽場天氣較為寒冷,比賽結束后,通常會在賽場內先舉行頒發紀念品的儀式,然后來到冬奧會專門設立的頒獎廣場,為獲獎的運動員舉行隆重的頒獎儀式。
在北京冬奧會的頒獎儀式上,許多溫暖的細節為這一榮耀時刻營造出滿滿的“儀式感”。
頒獎儀式全程“無接觸”
據了解,北京冬奧委頒獎儀式采用“無接觸”頒獎模式,頒獎嘉賓將托盤端至運動面前,運動員自行從托盤中拿取獎牌自己掛上或者隊員之間相互掛獎牌,與傳統頒獎模式相比,這種方式減少了頒獎儀式場上人員間的接觸,有效提高了防疫效果。
自1998年長野冬奧會起,頒獎廣場這一傳統一直延續下來。之后的每屆冬奧會上,頒發獎牌的環節會安排在頒獎廣場上進行。由于冬奧會的比賽類別相較夏季奧運會少了許多,所以一般是一天的比賽結束后統一舉行頒獎儀式,給當天所有的獲獎選手頒發獎牌。
北京冬奧會張家口頒獎廣場運行團隊頒獎儀式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冬奧會期間,將啟用北京頒獎廣場和張家口頒獎廣場,前者運行14天,將舉辦32場賽事的頒獎儀式;后者運行14天,將舉行49個項目的頒獎儀式。
頒獎花束“永不凋謝”
據悉,此次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頒獎共用1251束花束,采用了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海派絨線編結技藝”手工制作而成。參與鉤編的人員中有來自無業、外來務工者等困難家庭的女性,還有殘疾人群體。
絨線花,又叫毛線鉤花,它不同于傳統意義的平面鉤花,而是利用各色毛線精妙鉤織而成,花的層次分明,質感蓬松,立體感強,貌似鮮花,能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絨線制作的頒獎花束針法細膩,工藝精湛,色澤柔和,很容易清洗,不變色,有“永不凋謝”的特色。
絨線花束既保留了奧運頒獎儀式中花束的形制,又踐行了綠色的辦奧理念,寓意著溫暖、祥和,可永久保存。
此外,包括頒獎臺、頒獎托盤、頒獎托盤放置臺等物資制作也均采用環保材料,充分體現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美麗中國底色。
頒獎環節新增“溫情”設置
與往屆冬奧會相比,北京冬奧會頒獎儀式上增加了一個新亮點環節,即獲獎運動員可現場與家人分享“高光時刻”。該環節曾在東京奧運會上出現過,是首次在冬奧會中運用。
據了解,運動員在走下領獎臺后,在禮儀人員的指引下需要在舞臺的左中右三個點位進行合影,充分滿足每個角度的攝影攝像要求。同時,運動員可在舞臺側面通過屏幕與家人第一時間進行簡短的實時互動,共享人生的榮耀時刻。(申佳平、楊虞波羅,綜合自央視、中國新聞網、新京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