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春:從此雪消風自軟,梅花合讓柳條新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今日,我們迎來虎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立春,又名正月節、歲節、改歲、歲旦等。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四時之首,立春代表著冬春季節的更替。春回大地,萬象更新,一年四季的序幕從此拉開,萬物起始的新輪回也由此開啟。
東風解凍 萬木生芽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正月節。立,建始也……于此而春木之氣始至,故謂之立也,立夏秋冬同。”立,意為“開始”,春,則帶來了萬物的生長、氣溫的回暖。俗話說,“立春一日,百草回芽。”此時節之后,冰雪消融、水暖三分,草木初萌、花蕾初綻,雖寒意猶在,但春暖大地的日子已勢不可擋。
在古代,古人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此時,東風送來溫暖,冰封已久的大地開始解凍。蟄居在洞中的小蟲,逐漸從冬眠中蘇醒。河里水溫漸暖,魚兒開始浮游到水面上,又因水面尚有碎冰片,從岸上看,如同魚兒背負著冰塊在游動。
“一二三四五六七,萬木生芽是今日”,立春之時,大地萌動,和立春有關的詩詞也往往充滿著勃勃生機,記錄著美好景色。“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春風先發苑中梅,櫻杏桃梨次第開”……春風吹來了姹紫嫣紅的春色;“風光先著柳,日色款催花”“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柳樹抽出嫩綠枝芽,訴說著春來到的消息。
迎春踏春 咬春打春
立春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熱鬧的民俗節日。自古以來,全國各地都有著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像迎春、踏春、咬春、打春牛等習俗沿襲至今。
在古代,自官方到民間都極為重視立春,據儒家經典《禮記·月令》記載:“立春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于東郊。”返回之后,天子還要賞賜群臣、施惠兆民。經過世世代代的傳承,后來也演變為全民的迎春活動,人們會貼春帖、掛春幡、戴春雞,寓意豐衣足食、吉祥如意。在立春之后,人們還會外出春游,俗稱探春、踏春,迫不及待地欣賞美麗的春日景色。
在民間,人們往往以立春日和時辰為一年的農事之始。古時候,人們會在立春日把皇宮門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祈愿新一年五谷豐登。現在,一些地區仍保留著打春牛的習俗,意在提醒大家莫誤農時,抓緊春耕生產。
所謂咬春,則指立春這天,人們習慣食春餅、吃春卷、嚼蘿卜等,作為一種食療養生法,寓意新年身體健康。據清代《燕京歲時記》記載:“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婦女等多買蘿卜而食之,曰‘咬春’。謂可以卻春困也。”吃蘿卜,既有“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寓意,又因其有辛甘發散之效,利于保健促消化。
“一年之計在于春”,今年立春,恰逢北京冬奧會舉辦開幕式的好日子,對于國人來說可謂是冬奧逢春,雙喜臨門。這個春天,我們一起向未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