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中秋奇妙游》主創團隊:用現代化表達展現傳統文化內涵
編者按:化身為鶴飛躍月圓上空的舞蹈《鶴歸來兮》、以中岳嵩山少林寺壁畫為原型的武術節目《少林·功夫》、用肢體語言展現書法之美的創意舞蹈《墨舞中秋帖》、表達濃濃思念之情的歌曲《若思念便思念》……9月19日,河南衛視《中秋奇妙游》驚艷亮相,再次掀起傳統文化熱潮。
“國風、國粹、唯美”“每一幀都長在審美上”……觀眾在欣賞晚會的同時,更是產生對非遺的濃厚興趣。如何給觀眾帶來新鮮感?為何將非遺作為中秋晚會的主題?接下來還有怎樣的驚喜?人民網對話主創團隊,聽執行策劃程萬里、徐娜,總導演李鵬聊一聊幕后的故事。
人民網:將非遺作為中秋晚會的主題,這點是如何考慮的?
徐娜:整個晚會從明線、暗線上的串聯,以及節目本身,都是圍繞非遺展開,從省級到國家級,從河南到放眼全國。這些非遺就像中華傳統文化里的璀璨明珠,我們想說用節目的形式把它展現出來,不僅僅是歌舞類的藝術呈現,更多要有文化積淀來撐起整臺晚會,所以我們選擇用非遺來詮釋中秋節。希望通過這種形式展現給大家帶來一種自豪感,更多地去關注非遺,同時帶來新鮮的感官體驗。
程萬里:我們希望將非遺通過這種現代化的表達方式,讓更多年輕人對它產生興趣,并且變成愛好,最后為非遺的傳承貢獻自己的力量。
人民網:本次晚會策劃花了多久?如何考慮節目的進一步創新?
徐娜:這臺晚會其實從5月份就進入到策劃階段,還邀請了一些文化專家學者共同進行探討,正式開始拍攝是在7月中旬。之前我們有看到網友留言說節目時長30分鐘太短了,45分鐘也覺得沒看夠,所以這次我們上線了60多分鐘。除了時長上的豐富,這一次在細節上,我們也更注重優化,比如串場部分同時講究畫面和內容,將電影質感與非遺相融合。希望大家看到的不僅是精致的畫面,更多是傳遞出深厚雋永的文化內涵。
人民網:有網友評論,覺得有些節目看起來和中秋團圓沒有多大關系,您怎么看?
程萬里:每當我們說起中秋節這個傳統節日時,除了都在講團圓,還應該堅守我們的文化,愛好我們的文化,讓文化貫穿到生活中,讓傳統文化“活”起來。這并不是說將一些文物單放在博物館里,或者只是靜靜躺在那里,我們想讓它真正融入到節日氣氛中來。
徐娜:我認為節目內容的構成其實就是團圓。比如說我們把少林和太極分別做了一個節目,這是河南功夫的團圓;片尾舞蹈《廣寒宮》里面,把我們之前做過的節目做了一個混剪,也是給大家一個回味的團圓。
人民網:舞蹈《墨舞中秋帖》與東晉書法大家王獻之《中秋帖》完美融合,策劃初時如何想到這個創意的?
徐娜:首先,《中秋帖》本身的內容就是在講中秋。很多人看過王獻之的《中秋帖》,但非書法專業人士可能看不懂,那么,用一種什么樣的形式,把行草字句布局的緊密,運行的流利感展現出來呢?于是我們設想一個舞者,他就是那支筆、那種墨風、那個墨點,用舞蹈來詮釋撇捺之間書法文化的魅力所在。
人民網:對于晚會的拍攝和制作過程,哪個節目是讓您覺得最為頭疼,印象深刻的?
李鵬:我們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一直有困難,不停變換出新的困難。比如說在節目《和》與《少林·功夫》拍攝中,我們選用了大量外景,天氣因素人為不可控,拍攝時間又非常有限,隨時要臨時調整拍攝方案。拍攝《少林·功夫》時,山里剛經歷完暴雨,上山的道路都是臨時清理開的,為了保證光效,我們還帶著發電車一起開上去,電纜鋪了幾百米。最后我們一共在山上待了7天,有時候為了拍一個日出的畫面,工作人員帶著武僧老師就在山頂直接過一夜。
人民網:關于《少林·功夫》,還有沒有想和觀眾分享的?
李鵬:這個節目拍的確實挺辛苦,也有幾點想跟大家分享。節目中三寶發出了三次疑問,通過他三問其實是想表達功夫的三重境界。第一問怎么才能練成功夫?回答下功夫,是想說只要真的下決心并花時間去做一件事,一定會事有所成;第二問怎么樣才能練好功夫?回答勇于出拳,就是說還需要精神上的修煉,要戰勝自我,擁有能擊潰困難的決心和勇氣;而第三層含義其實是心境上的修煉,要守護初心。
人民網:整臺晚會最想傳達給觀眾的理念是什么?
徐娜:晚會的核心,是想讓當下人能夠追溯到古人過中秋時所有的儀式感和形式感。通過這樣一個追溯的行為,利用藝術形式復原一些當時景象,將大家帶回到那個時代去,尋找文化中應該發揚留存的部分。也是希望觀眾在每一次恰逢中國節日的時候,看到我們的節目,由內而外的文化自信會油然而生。
人民網:接下來的中國節日系列晚會,還會有怎樣的驚喜?
徐娜:接下來就是重陽奇妙游了。重陽節可以說是我們進入到金秋的最后一個傳統節日,除了插茱萸、賞菊這些儀式性內容,還會圍繞宋文化做一些深耕,力爭讓大家能夠屏住呼吸,凝神聚氣去感受北宋的生活美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