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文旅融合建設和美鄉村
在浙江的綠水青山中,藏著鄉村振興的密碼,成為人們向往的地方。這里的鄉村不僅產業興旺、文化繁榮、生態宜居,而且農業、文化、生態和旅游深度融合,為萬千鄉村提供發展示范。
特色資源是鄉村發展的重要基礎。立足資源稟賦,浙江鄉村挖掘農業多種功能、鄉村多元價值,發展“產業+文旅”,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
被“一條魚”改變的村莊,讓人感受現代漁村之美。寧波市象山縣黃避岙鄉高泥村是“浙江黃魚養殖第一村”,依托黃魚養殖產業,當地戶均年收入超30萬元。自2022年起,當地投資建設漁旅融合海上綜合平臺,打造“漁業+旅游”,小漁村有了大效益。“平臺集看海觀景、養殖垂釣、餐飲休閑于一體,填補了象山乃至寧波海上休閑體驗項目的空白。”黃避岙鄉旅游發展專員史笑露說。
一個鄉村如何憑借“一株草”實現蛻變?在溫州樂清市大荊鎮下山頭村,“石斛森林”成為網紅打卡點。該村首創“鐵皮石斛+文創旅游”模式,打造鐵皮石斛田園綜合體,集主題游樂、田園休閑、旅居度假為一體。不僅滿足游客親子互動、科普研學、健康保健的需求,還以土地租金、就業薪金、入股股金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浙江多地通過挖掘本地自然景觀、歷史遺跡、民俗文化等資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文旅產業,帶動文脈厚村、文化興村。“鄉村文旅發展,產業是根,文化是魂,創新是動力。”臺州臨海市社發集團文旅產業首席運營官舒坦認為,除了圍繞鄉村產業做文章,還要不斷創新,持續挖掘鄉村特色文化。
溫州市甌海區澤雅鎮素有“千年紙山”的美稱。近年來,當地深入挖掘傳統造紙文化,建設紙山雕塑、龍溪藝術館、中國傳統造紙體驗園等紙山形象地標;以紙山主題賦能農旅,打造文化工藝品、伴手禮……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在澤雅鎮交織融合,文化為鄉村深度賦能,帶動當地文旅產業發展。
寧波市鄞州區下應街道灣底村圍繞西江古村和非遺文化資源,發展“非遺+旅游+體驗”特色旅游模式,吸引了眾多游客。目前,灣底村已經擁有15個參觀點、3條特色旅游線,在建及建成的博物館、藝術陳列館有9家。今年前三季度,灣底村游客量超37萬人次,旅游收入達2400萬元,形成美麗經濟、文旅經濟、商貿經濟多元發展格局。
產業基礎薄弱、文化資源分散的鄉村地區如何發展?浙江探索出一條整合資源、組團發展的創新路徑。“通過創新片區組團,推動跨域協同發展,我們打破單點建設、各自為戰,推行多村合作、跨區組團,深化產業融合、利益聯結,實現資源共享、平臺共建、人才共用、合作共贏。”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通林說。
臺州市三門縣巖下潘村曾經人口流失、凋敝破敗。當地以巖下潘村為龍頭,聯合鄰近8個村,實現規劃聯定、資源聯享、項目聯建、產業聯興,變單打獨斗為抱團共贏。如今,村莊家家戶戶住別墅、辦民宿,村民年均收入增長到10萬元,旅游綜合收入超5000萬元。
除了抱團聯動發展,浙江還通過盤活鄉村閑置資源、激發創業創新活力,推動鄉村面貌改變。
舟山市普陀區展茅街道激活50余套閑置農房,發展餐飲、咖啡等業態,打造新消費場景。2023年,當地累計接待游客12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超2.52億元。如今,展茅街道通過培育共富產業、吸引鄉創人才、舉辦鄉村市集,有效帶動了全域創新創業、農民就近就業。
在浙江,農文旅融合發展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聚焦增底蘊、提顏值、強活力,全域打造詩畫江南、建設和美鄉村。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楊大海表示,將協同相關部門全力推動和美鄉村農房改造、管線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動實施,以小切口建設牽引全域和美大場景塑造,讓農民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