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壁畫——
講好紅色故事 迸發時代活力(展時代畫卷 譜奮斗華章)
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漆壁畫《長城頌》,作者程向軍。 |
中共一大紀念館瓷板壁畫《中流砥柱》,作者潘魯生、趙芳廷、劉文健等。 |
北京香山路上的石材鑲嵌壁畫《三山五園攬勝圖》局部,描繪了香山革命舊址雙清別墅,作者孫韜。 |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諸佛庵鎮丙烯壁畫《窗前的杜鵑花》,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師生集體創作。 |
延安文藝紀念館馬賽克鑲嵌壁畫《延安文藝 永恒華章》局部,作者范迪安、白曉剛。 |
在獻禮建黨百年的藝術創作中,紅色壁畫是一個亮點。近年來,從城市到鄉村,從館內到室外,越來越多的紅色壁畫涌入大眾視野,以厚重的文化內涵、精湛的藝術語言,向人們生動講述紅色故事、彰顯紅色精神。紅色壁畫如何以新面貌點亮公共空間?一些新老作品,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為新場館增輝
壁畫是依附于建筑而生的藝術形式,既凸顯建筑獨特的文化定位,又美化了建筑空間。近年來,隨著紅色場館不斷建立,一批兼具藝術新貌與時代氣象的壁畫也應運而生,以精妙構思裝點建筑空間,讓紅色精神熠熠生輝。
不同的紅色場館,有不同的文化定位。壁畫常被置于紅色場館的顯著位置,如何突出場館文化定位,是其創作重點。立足紅色場館展陳特點,創作者進行了多樣化探索。一般而言,對于綜合館,壁畫創作重在彰顯精神。邁入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觀眾便會被序廳長40米、高15米的大型漆壁畫《長城頌》吸引。創作者以宏闊的視野表現主旨,通過刻畫氣勢雄渾的長城來象征中華民族精神,使作品閃耀精神之光與藝術之美。對于專題館,壁畫創作則重在突出相關紅色文化主題。像2020年在延安文藝紀念館落成的壁畫《延安文藝 永恒華章》,以長卷形式展現了延安文藝的紅色血脈、革命情懷、厚重傳統和薪火相傳。一幅幅壁畫,以深邃的歷史時空、崇高的思想境界,帶領人們追尋紅色記憶。
用壁畫美化建筑空間,不僅美在裝飾,還美在以藝術語言拓寬空間景深。為呈現更好的視覺效果,創作者依據不同的空間需要,創新藝術表達。在今年開館的中共一大紀念館,前廳三幅壁畫《日出東方》《民族脊梁》《中流砥柱》分置于不同墻面上,相互呼應,協調統一,壯闊瑰麗如浮雕般的瓷板畫,既豐富了建筑空間層次,又為觀眾帶來視覺與精神的雙重震撼。
為使內容與形式相得益彰,突出民族審美特質和時代氣象,一些作者在專家指導下多次修改作品,精益求精;一些作者常年深入現場寫生,積累素材,沉淀情感;一些作者將地域文化融入創作,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豐富了藝術語言;一些作者通過運用新材料、新工藝為壁畫藝術帶來新變化。細致入微的前期準備和一絲不茍的創作態度,使最終完成的壁畫作品連接起歷史與現實,為新場館增輝。
城市更新再添文化標識
伴隨城市更新,更多的紅色壁畫走入社區、公園、街道等公共空間。在傳承與創新中,這些作品與歷史對話、與時代生活對話、與環境對話,成為一道可品、可讀的城市風景線。
通過藝術地展現城市文脈,紅色壁畫成為提升城市形象、展現城市風貌的重要載體。在建筑林立的城市中,一件件匠心獨運的紅色壁畫,不僅是一座露天美術館,更是一條紅色歷史文化長廊。在湖南省常德市沅江南岸,一片繪于防洪大堤上的畫墻,向人們講述著紅色故事。在數十幅已上墻的壁畫中,《發蒙啟滯》多層次展現了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的歷史,凸顯進步青年堅定的革命信仰;《巾幗群芳》勾勒了巾幗英雄形象,彰顯其家國情懷……沿著畫墻緩緩走過,更能深刻感受到這座城市與眾不同的歷史文化底蘊。
許多新創作的紅色壁畫,不僅滋養著人們的精神世界,更成為營造城市美好環境的抓手。在北京街頭,一幅長逾80米的石材鑲嵌壁畫讓香山路更具文化韻味。作為香山地區環境整治景觀提升工程的一部分,壁畫《三山五園攬勝圖》既以“香山紅”為自然歷史底蘊,又以“革命紅”為人文華彩亮點,石材天然的色彩和紋理與香山地區整體環境融為一體,為游人帶來藝術美與自然美雙重審美體驗。在一些城市,由年輕人繪制的紅色壁畫,以插畫風格生動講述黨史,使整條街道洋溢著青春向上的氣息。在觀照時代審美的藝術表達中,紅色基因深度融入空間環境,為人們的精神家園再添歷史厚度與情感溫度。
守護經典之作,讓紅色壁畫煥發新的光彩。上世紀70年代末,隨著首都機場壁畫群的落成,各地掀起“壁畫熱”,一批由名家參與創作的大型紅色壁畫成為獨特的城市公共藝術景觀。如今,這些壁畫部分面臨老化、破損等問題,如何使其重新煥發藝術魅力?一些地方著手修復、重制經典壁畫。在北京地鐵2號線西直門站,剛剛修復完成的壁畫《大江東去圖》和《燕山長城圖》,重現蒼勁宏闊的焦墨山水,凸顯大江大河與燕山長城的雄偉氣勢,更體現了中華民族砥礪前行的磅礴氣概。重煥光彩的經典壁畫,不僅點亮公共空間,更成為時代發展的視覺見證,以強烈的感召力凝聚起奮進力量。
讓紅色精神滋養鄉土
在發展紅色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鄉村注重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在一些紅色資源豐富的鄉村,用紅色壁畫裝飾街道、傳播紅色文化,成為一種熱潮。
一些鄉村,深挖地域紅色資源,將其融入生態文明建設之中,繪出一幅幅美麗鄉村畫卷。被評為廣東省“紅色村”黨建工程示范點的陸豐市下埔村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下埔村有著深厚的紅色歷史。這里不僅是海陸豐農民運動的活躍地區之一,還保留著不少革命家舊居、革命活動舊址。這些紅色文化遺產,為下埔村的小康生活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如今,在一幢幢民居上,一幅幅富有地域特色的紅色壁畫,無聲地講述著這里動人的革命故事。它們連同金廂紅色文化館、黨建廣場、榕樹公園等串起一條紅色旅游線,吸引著各地游客前來觀光,為下埔村注入發展新動能。
一些鄉村,用壁畫講述黨的偉大歷程,鐫刻紅色精神。進入中國工農紅軍第九軍誕生地——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桐樹莊村,鋪滿全村墻面的紅色壁畫引人注目。沿著街道走去,中共一大會議、秋收起義、井岡山會師、萬里長征……黨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一呈現于墻面,它們與村中的紅九軍紀念碑遙相呼應,讓紅色故事更加深入人心。不只在村里,在入村高速道路兩旁、鄉鎮的紅色文化園內,紅色壁畫隨處可見,表現形式也從平面轉向立體,以極富時代特色的藝術形式滿足大眾文化需求。
在鄉村,還有許多高校學子發揮專業優勢,以畫筆為美麗鄉村添彩。比如,中國美術學院師生赴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諸佛庵鎮展開紅色壁畫創作,《窗前的杜鵑花》等以新穎構思表達了青年學子對大別山精神的理解。浙江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師生,為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紅村禮堂外墻繪制的“新四軍在長興”主題作品,引來不少人“打卡”。壁畫從長興縣抗日戰爭時期的歷史入手,按時間順序描繪了粟裕、王必成、吳詠湘等革命將領在當地帶領新四軍奮勇抗擊日寇的英雄事跡。這些只是藝術助力鄉村建設的一個剪影。當下,越來越多的高校師生走向戶外、走向鄉村,通過實地探訪了解國情、感知社情、體察民情,為藝術創作注入更多情感溫度和創新活力。
隨著城市和鄉村的發展,新建筑不斷落成,紅色壁畫創作將迸發新的時代活力。進一步深化主題、創新藝術手法,以民族審美彰顯民族精神,是壁畫講好紅色故事的“法寶”,也是美術工作者繼續深耕的方向。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26日 0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